针对量子波动速读,有律师表示,这是典型的诈骗行为。被害家长过于望子成龙,又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,可谓交了“智商税”。
视频来源:青蜂侠
同时,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、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:“这跟之前被报道的蒙眼识字、听声音识字等培训就是一回事。完全没有科学依据,也违反基本的教育常识。”熊丙奇表示,类似机构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,本质上还是因为部分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育问题时太过焦虑,在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下,就会有想让孩子一夜之间拥有超能力的冲动,相关培训也因此应运而生。“机构利用量子波动四个字,打造所谓神乎其神的概念,用来忽悠家长,赚的就是没有科学素养的家长交的智商税。即使告诉家长这个东西没有用,他们可能也会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,怀着宁滥勿缺的心态,去报名。在家长看来,培训哪怕有一点用,就能对孩子有一些帮助。”他表示,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习方法时,还是应该更加理性,不要幻想可以走捷径。
淘宝上的速读平板,售价轻松可达几百元。来源:淘宝截屏
据悉,里昂大学曾统计了世界上9个语系17种语言的信息密度和语速,发现尽管语言的编码策略差异很大,但在提供信息时,没有哪一种语言比另一种语言更高效。根据现在的神经科学研究,这是因为语音会受到大脑处理瓶颈的限制。阅读速度也是一样的,虽然一眼能看到的英文字符数和中文字符数是不一样的,但经过大脑的处理,英文和中文的阅读速度基本一致,都相当于每分钟380个英文单词。也就是说,真正影响阅读速度的,是大脑对于输入信息的处理能力,这显然是有物理极限的。目前各类培训骗局大行其道,背后当然与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关。基础教育阶段的竞争渐趋激烈,各式各样的牛娃让家长倍感压力,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对培训机构宣传各类超能力培养非常着迷,甚至失去了基本的常识与理性,在某种程度上“走火入魔”了。在当前的社会大背景下,一些家长出现教育焦虑是正常现象。但不能因为焦虑就去“跳坑”,或者把孩子往坑里推。无论是“蒙眼识字”还是“量子波动速读”,为了让家长觉得钱花得值,一些机构必然使出各种欺骗手段,结果家长花了钱、孩子付出了精力,最后孩子不仅知识、技能没学到,反而学会了怎么骗家长。家长的焦虑或许在被骗中得到了满足,但这样的培训到底是为家长服务,还是为孩子服务?对于家长来说,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念?最基本的一条,恐怕就是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,不要总想走捷径,不要总想把孩子培养成“神童”,总想着让孩子掌握“超能力”。当然,那些大行其道、花样不断翻新的培训骗局也提醒监管部门,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没有完成时,一定不能任由这些违背基本常识、违背基本教育规律的骗局肆意横行。




